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Chapter 1 of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後半)

Blending at Many Different Levels

許多章節 (Ross and Gage, Chapter Eleven, this volume;Wright, Dewstow, Topping, and Tappenden, ChapterTwelve, this volume)指出不同的層面相對應的情境,藉由此四層面具體說明學習者、設計者與指導者的地位,在公共機構與規劃方面,較屬於學習者的範圍;在課程實施與活動導向方面,則屬設計者與指導者的範圍。

Activity-Level Blending.
此在進行活動導向過程包括面授課程與科技媒體的實施並行,在課堂上利用遠距媒體使學習者得以習得專家知識。

Course-Level Blending.
此在課程進行過程需併合獨特的面授與利用科技媒體的活動性。許多學習者在混成式教學過程中的需求差異,雖同時以面授及科技媒體進行,但當學習者分別在不同時區的地方時,將顯露出課程進行承接步調不一致的問題。

Program-Level Blending.此需混合面授課程與線上課程兩種課程進行的模式,即需在課程進行方面規劃方針。Jung and Suzuki (Chapter Nineteen, this volume)指出,日本在進行Program-Level Blending時,需確認面授課程規劃與其他需供給遠距部份的課程規劃。另Salmon and Lawless (Chapter Twenty-Eight, this volume)描述其在規劃方面,需考量學生在全線上課程進行、線上專人指導或加入校園中相關部份的需求。

Institutional-Level Blending.
此屬於學、協會組織委託進行的混成式學習,雖在商業組織進行混成式學習方面,綜合面授與科技媒體不是必需的。但在混成式過程中,可對其有遠距學習落差校園中的學習者有所裨益。

General Categories of Blends

透過鳳凰城大學的例子,其不論經由面授、完全線上或混成教學,除了由學習者依最適合本身的條件選擇,另著重於提高混成教學在傳統課授上的比例,LMS與科技融入教學將日益平凡。在高等教育環境中,有學期、質量特性、定位與技術效益等障礙限制,Herrington, and Reeves (Chapter Thirty-Six, this volume)針對現實上常見的問題提出許多可支援發展可靠學習環境的技術。此方面大多數於教職員藉由課堂學生學習時,實驗試驗創新科技媒體使用於教學的接受度,如工具使用模擬、具體化、溝通傳達與回饋。
混成式學習系統的範疇

Enabling Blends:
滿足於使用與便利性增加,藉由混成學習以企圖增加學習者彈性選擇或透過不同模式學習的經驗。

Enhancing Blends:
資訊融入教學,在傳統面授課程中增加資源或使用其他傳遞媒體的機會(例:網路)。

Transforming Blends:
學生為主的學習,學習者可經由不同的模式與活動設計進行知識建構。

What Issues or Challenges Are Faced When Blending?
六個主要實際用來設計BL的面向: (1) 即時互動功能, (2) 學習者區辨與自律功能, (3)支援與訓練的模型, (4) 改革創新與系統建構間的協調性 , (5) 文化適應性, 與 (6)擬平數位落差

The Role of Live Interaction.
當科技媒體與面授課程結合,許多學習者經常重視於面對面的即時互動功能。Offerman and Tassava(Chapter Seventeen, this volume)則主張課程過程中面對面的經驗是不必要的,其主要應使用於社會實用面。我們應考慮何時與為何使用即時互動功能在合作學習與溝通的人際互動上?當我們處於虛擬與非同步的學習經驗時,需考慮如何即時互動?

Role of Learner Choice and Self-Regulation.
線上學習往往需借助學習者的自我規範(Collis, Bruijstens, & van der Veen, 2003)。

Models for Support and Training.
在這部份包涵 (1) 教學者時間需求增加 (Hartman et al., 1999; Lee and Im, Chapter Twenty, this volume), (2)以學習者資訊能力為考量)(Levine & Wake, 2000; Morgan, 2002), 與 (3)改變組織文化以接受混成方式(Hartman et al., 1999).

Digital Divide.
藉由混成式供給學習並藉此模式傳遞知識到不同人口數與社經地位差異的地區

Cultural Adaptation.
Jagannathan (Chapter Thirty-Two, this volume) and Selinger (Chapter Thirty-One, this volume)皆提出全球化與在地化的需求平衡,Selinger建議面授課程的教學者是輔助建造出全球化的重要文化資產與內涵的重要角色。

Balance Between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在設計中,需兼顧改革創新科技與BL系統建構間的協調性。從新的創新科技與成果間找出應用於需求的可能性,與成本效益的相互影響。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了解其優勢與弱點,針對不同的問題與情境施用。指導方針主以學習者互相交流共同建構知識,而非純粹的知識複製。

表格1.2 闡釋了傳統面授課程與電腦媒體導向虛擬環境的優缺點比較

優點:
虛擬環境:以突破時、地限制的靈活性、可供給深入討論及反思。

傳統面授課程:消除虛擬方面的隔閡,在人際交流與自發性可獲得較高收獲

缺點:
虛擬環境:自發性聯想與科技延遲或其他耽擱的問題。
在人際互動方面,因科技媒體的使用過程,容易產生隔離感。

傳統面授課程:參與性方面,無法兼顧到個體各別間差異狀況。
在靈活度方面,討論的時間受到限制,較無法達到個人所期望的深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