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大綱鷹架搭設

即時遠距初觸
-經由科技接觸
-陌生與調適

透過科技聚合(數位學習的優缺)
-科技便利與不利(語音視訊)
-分散與聚合(同區域與分散各處進行)

課程進行與回饋(媒體選擇與部落格)
-文獻選擇
-同儕統整
-影片與訪談
-英文?!中文?!
-找不到鑰匙(寫部落格感想與回饋)

同步 v .s. 非同步(預定與突發狀況不同步)
-自主學習
-學習孤獨
-時間管理與自我要求
-媒介使用概觀

合作學習的進行(台灣與美國的認知與進行)
-小組進行方式
-主持與課後學習沙龍整理
-亂數是職場適應第一步

數位教學與未來
-遠距培訓如何進行(Dr.Liu)
-遠距教育的同質異型(Jennie)
-混成教學(Dr.Bonk)

總結(結合對課堂過程,教師與同儕間的意見)
-透過描寫與述說建立統整能力與邏輯
-學習教師典範行為(不斷進步、回饋與積極性)
-述寫、統整與主持能力

Jennie Chung經驗談

在Jennie的經驗談中,我發現在自身經驗中的一個現象,就是混合此五種形式進行,經由網路教學平台非同步進行或將教學平台當做面授課堂的輔助形式。將自身經驗描述如下:

在第一堂課,修該課程的學生們需到課堂教室,教師與助教會教導如何進入教學平台、說明課堂大綱、如何交作業、office hour與每週上線討論的時間等,讓教師與同學有見面機會,透過面對面認識與溝通互動,解決技術層面與教學規範上的問題。

在學期最後一堂課,在課堂教室進行期末考,也許是防範Dr.Liu所說的作弊問題,因為二技時的期中,期末考是透過不同課程的兩班在同一間教室內隔排坐與需要檢查學生證,然監考老師亦是完全不同科系的教師。如以上機操作課程,則由該課程教師監考與制定考試時間、地點與進行方式。

而在制定作業規範與內容時,教師會提供作業結果呈現或前人的作業觀摩,在作業繳交期限關閉之前,學生可以上傳作業或修改更新上傳。一但到教師所制定時間後,系統會自動關閉該作業上傳功能,因此,學生要補交或因為上傳問題導致作業遲交,就必須發Mail詢問教師或回饋反應。在欣賞觀摩同學的作品方面,交由教師審閱個人作業後勾選或小組學生自身決定。

在課程進行中,教師會透過PPT結合語音,亦或透過螢幕錄影傳達軟體操作與說明。因為所有教材相關內容都已呈現在平台上,學生平時可透過自行觀看或自己步調進行。在發現有問題時,可以採取(1)在課堂進行或另外約時間,直接面對面詢問課程教師。(2)透過E-mail發問,教師或助教會在一兩天內回覆。(3)經在每週線上討論時間詢問。

總而言之,不論課程以何種方式進行與互動,都有其共通的主要項目:(1)建立課程從屬相關內容與更新。(2)經不同媒介以適當傳達教材內容。(3)師生間溝通與互動管道暢通。(4)制定作業繳交時限、結果呈現規範與觀摩。(5)建立作業抄襲、作弊或遲交的相關規範。(6)相關參與者的時間管理與自我要求。

議題

經由這堂課認識了另一種的課程進行與相關技術障礙,英文文章閱讀、小組合作、非同步進行、平台故障時因應之道與時間管理方面,這些在課堂上已討論過的內容,作業繳交規範與時限,也已有雛形建立。

還有哪些方面是我們還沒發現或應深入討論的部份呢?